【廣州市】強服務樹標桿提升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行動方案(2022—2026 年)(高企六條)
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強服務樹標桿提升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行動方案(2022—2026 年)
為進一步落實《廣州市推動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推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制定本方案(簡稱“高企六條”)。
一、總體思路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市委十一屆十六次全會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錨定“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人才支撐、生態優化”的全鏈條創新發展路徑和以科技金融為主線的市場化企業支持體系,圍繞提升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緊扣知識產權、高新技術產品(服務)、科研人員、研發投入等高企認定條件,實施科研強企、產品興企、人才優企、服務暖企、金融惠企、精選育企六大行動,建立“三個一”服務體系(創建一個高企培訓品牌、組建一支高企培育導師隊伍、建立一批高企服務工作站點),打造“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企業服務機制,推動科技創新政策扎實落地,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發現一批符合國家戰略、扎根廣州、研發投入高、產品定位全球、品高價優的硬科技企業,使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建設科技創新強市、制造業強市的生力軍。
二、主要目標
組建 100 人以上的導師隊伍,建立 30 個以上服務站點,創建《科創學堂》培訓品牌,開展“百場萬企”培訓活動,每年組織各類培訓不少于 100 場,培訓企業管理和技術人才不少于 10000人次。2022 年申報高新技術企業 5000 家左右,新增上市高新技術企業 15 家左右。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獲授權發明專利 8000 件左右,申報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達到 600 億元左右。到 2026 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 1.5 萬家左右,上市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到 180 家左右。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擁有發明專利 35000 件左右,申報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達到 800 億元左右。
三、工作措施
(一)實施科研強企行動,增加高質量知識產權產出。
一是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我市產業核心技術攻關、科研投入和成果轉化的核心力量。
堅持產業界出題,提高高新技術企業在重大科技項目中的參與度和話語權,擇優、聚力、精準支持高新技術企業開展技術研發,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國家和省重大科技專項、承接相關產業化項目。鼓勵企業建設高水平企業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和創新聯合體。
二是支持企業在關鍵技術領域開展發明專利布局。
增加發明專利、植物新品種、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國家新藥、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等Ⅰ類知識產權產出,形成對其主要產品(服務)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高價值知識產權,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是鼓勵企業持續加大研發經費投入。
全面支持企業開展研發活動,推動企業健全研發管理制度,輔導企業做好研發費用投入統計工作,完善研發支出輔助賬或財務核算專賬。四是引導企業依法依規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實行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研發經費加計扣除前置鑒定,擴大稅收優惠政策在高新技術企業中的覆蓋面,增強企業技術創新動力,不斷提高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占比。
(二)實施產品興企行動,拓寬高新技術企業市場前景。
一是優化創新產品名錄推廣機制。
以《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范圍的高新技術產品(服務)為重點,廣泛收集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產品,鼓勵、扶持創新產品的研究、應用和市場拓展,不斷提高企業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比。
二是廣泛征集新技術應用場景。
發布有利于新技術應用、新模式創新、新業態集聚的應用場景開放清單,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參與應用場景項目建設,打造一批新技術、新產品示范工程。支持行業領軍企業通過產品定制化研發等方式,為關鍵核心技術提供早期應用場景和適用環境。
三是打造創新產品對接品牌活動。
舉辦創新產品推介沙龍、場景開放日、產品供需對對碰、成果路演等活動,借助公眾號、社交媒體等新媒介開展網絡推介,在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板、生產力促進中心、華南技術轉移中心等技術交易和服務平臺上發布項目信息,并依托科技企業數據庫定向推送,幫助企業鏈接上下游供應商和客戶市場,進一步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三)實施人才優企行動,創建《科創學堂》培訓品牌。
一是常態化舉辦《科創學堂》高企培育系列活動。
緊扣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八大條件”,指導企業做好高企申報工作,引導企業建立起自主申報、專人跟進、持續維護、不斷迭代的管理制度,增強創新能力。
二是幫助企業對接科技人才。
依托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等服務機構搭建一站式科技人才服務鏈條,服務科技人才需求、舉辦市內企業家與科技人才交流對接會,支持企業提高科技人員占比。
三是大力弘揚企業家、創業家精神。
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企業家,積極參與“新時代穗商培養工程”和服務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優創”行動,開展企業家交流與培訓活動。樹立優秀創新創業企業家典型,優先推薦誠信經營、社會效益好、經濟效益高、行業代表性強的高新技術企業負責人作為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候選人,申報各類榮譽稱號。在政策制定、規劃編制、項目遴選等方面充分征求企業家的意見建議。
(四)實施服務暖企行動,構建網格化支持體系。
一是加強市、區惠企政策聯動。共同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項目建設、稅務、用人、用地、用電、入戶、入學等方面的服務,支持企業做大做強,不斷提高規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
二是鼓勵服務機構組建高企培育導師隊伍。
建立“一對一”聯系企業、貼身服務的工作機制,指導企業按照高企認定要求建立規范的創新管理體系,幫助企業用足、用活、用好科技創新扶持政策。
三是鼓勵服務機構建立高企服務工作站點。
實施《促進高新技術企業專業科技服務發展工作方案(試行)》,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協會、科技服務業協會、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等服務機構加強與各區科技主管部門的合作,在條件成熟的區域、行業領域成立高企服務工作站點,將服務下沉至企業“家門口”。廣泛整合金融機構、行業協會、服務機構、創新載體等資源,把高企服務工作站點建設成為以科技企業培育為目標,開展創新能力建設、科技金融、成果轉化、人才交流等服務的重要依托平臺。
四是建立高企認定條件自評和政策主動推送“云平臺”。
建立高企認定企業自評系統,幫助企業查漏補缺。打造政策推送平臺,第一時間向企業推送最新的政策、培訓、通知信息,實現政策主動匹配,服務一站式獲取,做到“應知盡知”“應享盡享”。
(五)實施金融惠企行動,助力高新技術企業騰飛。
圍繞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進一步完善“創、投、貸、融”科技金融生態圈和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一是擴大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廣州賽區)規模。
實施“以賽代評”“以投代評”聯動創新機制,進一步挖掘優質科技企業。發揮廣州科技創新母基金等政府引導基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向我市優質高新技術企業,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二是加強金融對接。
發揮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科技金融智慧大腦”、灣區科技金融路演平臺和科技金融特派員作用,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和銀行、投資機構線上線下精準匹配。
三是進一步優化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風險補償資金池的代償方式。
對初創期科技企業加大風險損失補償比例,對即將上市的科技企業適當提高放貸額度上限。鼓勵金融機構結合我市科技創新政策,為高新技術企業量身定做服務方案,打造專屬科技信貸產品。
四是實施高新技術企業上市企業倍增行動。
充分利用獨角獸、專精特新等各類榜單和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廣州賽區)優勝企業榜單,構建專門的企業評選指標體系,每年定期發布精選輔導上市高企榜單、后備上市企業榜單。聯合上交所南方中心、深交所廣州服務基地、全國股轉系統華南基地等機構,分層分類予以重點培育輔導,積極向上交所、北交所、深交所、港交所等境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推薦擬上市高新技術企業,開設高企上市輔導班,助力企業登陸境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
(六)實施精選育企行動,樹立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標桿。
一是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硬科技企業—獨角獸企業—上市高新技術企業”的梯次培育體系。
做好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培養一批研發能力強、技術水平高、科技人才密集、能夠形成核心技術產品等“四科”特征明顯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打造高新技術企業后備梯隊。
二是樹立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標桿。
以高新技術企業為基礎,依托創新創業系列賽事、隱形冠軍遴選等活動,發揮專業機構力量,開展廣州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評價,針對企業的技術優勢及先進性建立篩選標準和模型,精準畫像,發現一批符合國家戰略、扎根廣州、研發投入高、產品定位全球、品高價優的標桿硬科技企業。
三是加強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動態的調研和總結。
對廣州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總體、區域、行業、技術領域的分析,圍繞產值、稅收等經濟貢獻、社會效益和科技創新等維度,闡明高新技術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讓社會對廣州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有更全面清晰的認識,為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提供參考依據。
四是營造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發展的社會氛圍。
加強與主流媒體合作,充分運用新媒體,系統性宣傳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狀況和創新創業案例。支持科技服務機構、主流媒體和創新智庫舉辦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沙龍、論壇,編制高新技術企業、硬科技企業、隱形冠軍、獨角獸企業典型案例集,讓企業切身體會到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榮譽感,推動全社會的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注:網站更新容易丟失閱讀碼,各位朋友支付成功后,請務必在30天內下載資料!
網站底部可添加指南站長微信,說說您想了解哪方面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