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收入存在缺陷?領域選擇不正確?2022年高企申報六大建議
高新技術收入存在缺陷?領域選擇不正確?2022年高企申報六大建議
高新技術企業是以大量的研究與研發投入(R&D)及迅速的技術進步為標志的企業,是衡量一個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其“含金量”不用多說。
高企認定
企業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后獲得政府補助的一個基本門檻,更容易獲得國家、省、市各級的科研經費支持和成為財政撥款、各地銀行貸款、土地政策落實的對象;
高企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由25%降低為15%,相當于企業所得稅打六折;
企業在融資上市的重要條件有利于吸引風險投資機構和金融機構的介入推動企業進入產業化擴張;
國家級的認證,品牌影響力僅次于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極大地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無論廣告宣傳還是產品招投標工程,都將有非常大的幫助。
......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更加嚴格,很多企業在準備高企申報的過程中仍在知識產權、領域選擇、科技人員、申報材料準備等方面存在問題。
01各類型企業特點
1、新成立科技型企業-短板分析
特點:企業成立時間短,少于3年;人員較少,少于10人;營業收入較少,少于100萬。
人員構成方面:
√報稅人員數或者社保人員數較少
√入職時間、人員學歷情況、專業情況等也存在短板
√科技人員工資低
研發費用方面:
√資產負債表--固定資產
√利潤表--管理費用
知識產權(30分)方面:
√是不是有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不是授權
科技成果(30分)方面:
√ 數量較少或者證明材料的證明力度不夠
√申請過于集中
研發管理(20分)方面:
√是不是能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企業成長性(20分)方面:
√資產負債表--所有者權益(凈資產)
√利潤表--營業收入
2、非典型科技型企業
特點: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例如物流企業、電子商務平臺類企業、軟硬件集成類企業。
高品收入方面:
√主營業務收入的結構、高品收入繁雜
知識產權(30分)方面:
√知識產權以軟著為主
3、大型科技型企業
特點:收入高、財務增長性有限。
人員構成方面:
√工業企業的人員經驗豐富但學歷普遍不高
研發費用方面:
√收入高相應高企要求的研發費用高,需要合理分析項目個數、項目內容與對應的投入、費用結構等情況
√營業成本與管理費用、沒有研發領料單
企業成長性(20分)方面:
√增長性有限
02常見問題匯總
(一)領域選擇不正確
2016年國家四部委對《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進行了較大調整,很多企業自身技術很好,但在領域的選擇上出現偏差,導致申報結果不理想。據2021年數據統計,八大領域中“高技術服務”領域,通過率僅達2886%,比其他領域低35%左右,大量企業選擇高技術服務企業,導致申報通過率偏低。
建議:
企業在準備認定材料過程中結合自身研究開發項目、產品、專利技術等來選擇對應的領域,務必做到研發項目、知識產權、產品、領域的四點統一。不要盲目選擇高技術服務領域,切記結合企業自身實際研發及運營情況選擇合適的領域。
(二)高新技術收入的認定存在缺陷
部分企業在專項審計報告中體現出的高新技術收入比例,已經滿足高企認定要求(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但在實際認定審核中,此部分卻大量失分,最終導致認定失敗,其主要原因在于佐證材料不充分、支撐力度不強。
建議:
高新技術收入確認部分的材料撰寫中,企業的收入與其所擁有的技術(體現為知識產權)一定要高度相關。并且通過查新報告檢測報告(純軟件企業尤其要取得軟件測試報告)、用戶報告、合同、銷售發票等佐證材料加以證明,越充分則被認可的機率越高。
(三)申報材料整體的邏輯關系表述不清晰
專家評審、國家備案過程中,重點考核提交資料中是否體現“研發項目-知識產權(科技成果)-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技術領域”之間的相關性。很多企業忽略了材料中的邏輯關系,導致高企申報結果不理想。
建議:
企業在整理申報材料時,一定要關注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確保“研發項目-知識產權(科技成果)-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技術領域”之間的高度相關。
(四)僅有申報當年授權的知識產權
企業申報高企當年申請或轉讓的專利、知識產權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原則上基本不予計分。知識產權獲得要有延續性,如企業所有知識產權獲證時間均為同一認定階段,則會被質疑為臨時包裝,不被認可或分數極低。
建議:
知識產權的申請認定應有計劃地持續進行,確保與研發立項資料緊密相關,切忌在申報當年一次性申請。
(五)通用表述過多
很多企業在編寫技術材料時,對于項目的先進性、核心創新力的編寫過于相似,甚至會出現多個項目先進性資料描述完全一致的情況這不僅會使評審專家對企業研發項目的先進性產生懷疑,更會使專家質疑企業研發團隊的整體研發能力,導致最后申報結果不理想。
建議:
根據企業性質、研發項目實際情況,以企業自身口吻表述其研發立項過程以及項目成果的先進性,以數據說話更為令人信服。
(六)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制度和佐證與企業實際情況相差較大
各項制度雖然齊全但可能與企業并不匹配,且提供的實施佐證材料,如科技成果轉化的獎勵、科技人員的績效考核等,沒有銀行流水、財務憑證真實度或被質疑。
建議:
建議企業不可格式模板化簡單處理研發組織管理水平相關文件的編寫,需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編寫具有企業運營關聯性、可操行性的管理證明材料。
03稅務關注重點
(1)重點核實企業實際經營業務,確認與申報技術領域是否一致,能否確認高新收入。商務服務業(咨詢、企業管理等);普通物流;普通建筑業;居民服務業;電子商務;廣告、會展業;金融業等行業要重點關注,通常情況下該類企業收入不被認可為高新收入。
(2)規模太小、或未有實質經營活動;存在無實收資本、無研發固定資產、無合理費用支出情況;企業成長性差;原則上不予通過。
(3)其他風險:收入爆發式增長(多與關聯企業交易、尤其軟件企業存在轉移利潤套取免稅優惠風險)或斷崖式下降;批發企業包裝為軟件企業、高新技術服務業等。
(4)銷售收入、總收入誤差較大,需做出解釋。
(5)科技人員專業背景與企業技術領域不匹配、企業科技人員平均工資顯著低于同行業平均工資,或顯著低于企業全體人員平均工資的情況,需做出合理解釋
(6)企業上下游交易情況稅務核查趨嚴,重點核查高新產品(服務)收入占比是否達標。
注:網站更新容易丟失閱讀碼,各位朋友支付成功后,請務必在30天內下載資料!
網站底部可添加指南站長微信,說說您想了解哪方面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