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審查是否需要從企業專利布局的角度看審查標準的一致性?

 

一、企業專利布局的新動態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科技創新水平日新月異,與此同時,專利數量的爆發性增長,我國年度專利申請量已經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在國家把知識產權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之后,如何提高專利質量成為了當務之急。專利局也提出了質量提升工程,很多大中型企業,甚至小微企業也迫切的需要從補貼型,粗放型專利申請向精準化,體系化的戰略型專利布局方向發展。這種轉變,也意味著我國的專利質量和結構體系出現一個重大的質的變化。

 

二、專利包對于企業的重要性

正是在這種變化的驅使下,企業開始認真考慮專利的本質。首先是企業內部需求的改變。過去企業為了獲取類型補貼,免稅等政策,申請了大量的與企業本身技術,產品不太相關的專利。而隨著授權專利不斷積累,原來的補貼等營收已經不能在平衡企業的專利維持費用支出。這個時候,企業要么壓縮申請預算,要么放棄無用專利。就在企業內部這種激烈矛盾的對抗中,就會發現問題的根源在于初期專利申請無規劃的盲目性。

其次就是外部環境的變化。現在的企業競爭,專利已經是一個不了回避的挑戰,或者說是機遇。以前專利行業只是飯桌上談論的國內的專利池,專利保險,專利運營,NPE,現在都已經開始明里暗里的落地生根,甚至開花結果。加上各行業專利訴訟的日益頻繁,今后的專利作戰模將從游擊隊演變為集團軍。企業如果不懂這些,甚至不知道這些,必將會成為游戲規則以外的魚肉。

敏銳的企業開始思考如何應對。專利布局重新被企業高層提升到公司戰略層面,從產品或技術的預研,立項,實施到最后結題,專利部門全程參與專利挖掘與布局工作。這樣,從企業的本身而言,這樣挖掘出來的完全圍繞企業技術成果專利包,是非常具備實際價值的,將真正成為企業核心的無形資產,對企業今后的技術產品競爭奠定基礎。

 

三、審查制度的不適宜

企業已經把大禮包準備好了,能不能成為真正的黃金大禮包,最終要看專利局收不收。客觀公正準確及時,專利審查最基本的原則,但是這個原則的要求太過寬泛,因此,專利局在執行層面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則制度,來確保審查的公平公開公正。其中與企業專利布局最密切相關的制度是案件隨機分配、審查員系列申請提案請求(對應于企業的專利包)以及審查標準一致性、系列申請會審制度等。

關于這三個制度,第一個是為了保證審查的公正性;第二個主要是從保證審查標準一致以及節約審查成本角度的考慮;最重要的第三個,是為了保證系列申請的審查質量。雖然專利局一直在加強審查標準一致性建設,但是,鑒于前兩個制度的原因,具體的,隨機分配導致了企業的系列申請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審查部門,甚至各地的審查協作中心;系列提案并非強制性要求(至少筆者離開審查員崗位的時候是這樣),會因為專利包的公開時間、涉及IPC領域等因素影響,可能也不會統一讓同一審查員進行審查。

這樣可能會出現各個審查員在對企業的專利包的審查過程繁復,審查標準執行一致的執行難以完全落實等問題。加之專利局目前對系列申請是否屬于低質量申請管控非常嚴厲,而對于不同規模、不同領域的企業的技術方案原創性程度、創造性高度差異又很大,就會出現企業專利包授權情況不明朗,進而導致企業專利戰略的不完善甚至完全失效。

 

四、建議適當調整審查方式

既然可能有這樣的問題存在,那么筆者建議專利局相關部門進一步細化和調整相關審查制度,以適應現在企業專利戰略的新變化。例如對于企業特別關注的專利包,安排高級別審查員進行審查員,或者是成立專案小組進行多人審查,或者對會審制度進行相應調整以更好的執行審查標準一致性。

筆者曾經從事過多年的審查員工作,也深入到企業做過專利服務,對我國專利審查工作的飛速發展、企業思維的快速轉變有著深刻的感受,同時也相信隨著專利局審查工作改革的深入、企業專利戰略變化訴求的強烈,各項專利工作將處于一個重大轉變期,而這更需要各方面及時的溝通各自變化與訴求,切實的推進我國知識產權戰略的科學化發展。專利申請咨詢Q2424604041,群171078453